北斗芯片:应用转型延伸 加足马力迈向产业化
时间 :1970-01-01 来源:
以北斗系统为主体的中国卫星导航系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信息产业的共用基础,也是位置服务、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倍增器。2012年北斗行业总产值接近1000亿元,2015年将达到20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1.5%。
“北斗一号”2颗工作卫星和1颗在轨备份卫星分别于2000年和2003年成功发射,标志北斗一号系统正式建成。2012年10月,北斗二号第十六颗卫星发射成功,基本完成亚太组网。2012年北斗行业总产值接近1000亿元,2015年将达到20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1.5%;北斗卫星导航用户数量接近5亿户,接受位置和信息服务的用户数量达到3.6亿户;2020年总产值预计将达到4000亿元。
应用向民用领域延伸
应用已涵盖车载电子、交通监控、通信授时、海洋渔业、气象预报等领域。
北斗产业的发展步伐最初在军用领域,目前开始延伸到民用领域。
东莞市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李锐指出,目前已产业化应用的模块有TD3005北斗授时模组,主要用于北斗授时手表,合同销售量达4万个;其TD3005B导航模块已通过《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标准的车载终端》认证;TD3017A导航模块已中标交通部《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首批8万套。
国防科技大学卫星导航研发中心副研究员张国柱提到,北斗二号系统不仅可用于气象预报,提升气象观测、预报和灾害预警发布水平,增强气象领域的防灾减灾能力,在交通、海洋渔业等领域也将发挥巨大价值。
张国柱进一步指出,在交通领域,北斗系统的“新疆公众交通卫星监控系统”、“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控系统”、“港口高精度实时定位调度监控系统”等有效保证管理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及时了解和生产运输的正常运行。在海洋渔业,基于北斗系统的海洋渔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向渔业管理部门提供船位监控、紧急求援、信息发布、渔船出入港管理等服务。
江苏博纳雨田通信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伟介绍,公司生产的北斗系列芯片已用于交通监控、通信授时、电力同步,正试用在鱼雷、渔船、车载、飞机、探空气球等领域。
芯片技术是突破关键
产业落后的原因是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脱节,需要建设新时空技术产业网络化科技大平台等基础设施。
目前,北斗产业企业由原先的30家左右发展到上百家,以导航产品和服务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10家,也有一大批企业跃跃欲试。但与美国GPS产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GPS系统年产值已达几百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4000亿美元。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中心主任曹冲对比指出,当前我国北斗导航系统产业存在小、散、乱、低现象。具体来讲:一是规模小,目前还处在产业发展初期,产值不足1000亿元,产业地位小,也没有专业学科;二是布局散,没有完成产业链整合和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未发挥引领作用;三是秩序乱,市场恶性竞争严重,亟待严格管理和规范化运作;四是效益低,水平低,投入产出比差。
曹冲进一步指出:“我国卫星导航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脱节,一是落后在起跑线上,尤其是在总体策划和顶层设计方面薄弱;二是落后在人、财、物的分散使用,缺乏科技大平台和产业基础设施。扭转该被动局面的唯一办法是,建设新时空技术产业网络化科技大平台等基础设施。”
此外,在带动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上,我国仍需加快攻关。卫星导航芯片种类主要有射频芯片、基带芯片、数据处理芯片。射频芯片与基带芯片是卫星导航终端的核心技术。
赵伟指出,目前掌握该核心技术的国内企业还较少。虽然国内射频芯片厂商已有出货,但主要集中在政府主导的示范工程以及行业用户市场中,消费类市场还未打开。此外,销量还没有打开,当前芯片价格相当或低于国外GPS芯片,国内射频芯片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劣。同时,射频芯片厂家定价的话语权不高。